“这个站的日处理量是多少?”“余氯是否纳入在线监测?”“传染科污水和其他科室处理分开了没有?”……2月7日8时40分,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波来到华西医院污水处理站,看设施、查监测、问数据。
在华西医院,王波了解到医院共有两个污水站,目前总处理能力约2200立方米/天;两个污水站收集不同区域的污水,是两套独立处理系统,均安装了在线监测仪,目前监测项目有COD、氨氮、流量及pH值等指标。疫情防控期间,华西医院污水处理站采取增投消毒剂、延长消毒池接触时间、加强检测等手段提高污水处理管理层级。
四川省人民医院的污水处理站设计处理能力为3000立方米/天。为了阻击疫情,阻断二次传播,当地生态环境部门督促该医院加强了对医疗污水的消毒杀菌力度,加大了余氯检测频次,每天不低于4次。
之后,王波来到成都市第九再生水厂。这家水厂处理规模为100万立方米/天,服务面积约195平方千米。监控大厅内,生产运行监控系统大屏显示了进出水在线监测数据,如COD、pH值、总磷、总氮等指标。王波仔细询问,当场查看了经过处理后的污水余氯指标,仪器显示:“0.21mg/L”。
“在最后一道污水处理工序中,本来是紫外线消毒,为了应对疫情,我们额外增加了次氯酸钠消毒,双重保险。”根据 相关标准,余氯值不在水厂的监测指标中。再生水厂工作人员介绍说,应生态环境部门要求,再生水厂不仅增加使用次氯酸钠消毒杀菌,还增加了余氯指标检测,双重措施,双管齐下。连日来,水厂出水粪大肠菌数小于10个/L,远远低于 1000个/L标准。
王波充分肯定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第九再生水厂的疫情防控措施。他表示,生态环境部门要从经费、技术和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在以往常规指标监测外,将余氯指标统一纳入在线监测,以便监管部门第一时间了解监测数据,加强环境质量综合分析,确保生态环境 。
来源:中国环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