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电 话:400-9966-716
手 机:15914254672 /15920978940
传 真:020-36489703
邮 箱:gzruibin@qq.com
查看更多联系我们

行业资讯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科研仪器采购改革“搅动一池春水”

时间:2017-03-19  编辑:瑞彬科技
分享到:

   近年来, 频频出台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科研经费管理“松绑”尤其是科研仪器设备采购放开自主权,牵动着全国科研工作者的神经,也使得“科研经费管理”成为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热门话题。

    “放管服”持续向纵深推进,科研工作者频频收到“福音”。而政府工作报告一句“落实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制度改革,让科研人员不再为杂事琐事分心劳神”,更是让科研工作者直呼“暖心”。


    近年来, 频频出台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科研经费管理“松绑”尤其是科研仪器设备采购放开自主权,牵动着全国科研工作者的神经,也使得“科研经费管理”成为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热门话题。

 一颗“定心丸”
  
    “我分管科研工作,对于科研仪器设备采购,有太多感触。”两会期间,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夏涛在接受采访时直言,“科研经费管太死”的问题,曾困扰他多年。

    数十年的农业研究,少不了和 科研仪器打交道,在夏涛看来,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太死”不利于解放生产力。因此,他曾在多个场合呼吁给科研经费管理“松松绑”,“应该增加科研工作者在科研仪器设备采购中的自主权。”

    就在去年11月,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完善中央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和中央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将科研仪器设备采购权限下放到了一线科研工作者手中。

    和夏涛一样,全国政协委员王向朝也对科研经费“松绑”感触颇深。在谈及政府工作报告“完善对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的 稳定支持机制”时,他直言,这对从事基础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是福音。“报告提出‘落实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制度改革’,给科技人员吃了定心丸,解决了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不再为杂事琐事分心劳神,可以心无旁骛搞科研。相信这些好的政策一定可以很好落实,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促进我国科技进步。”

    “采购周期没那么长了,科研工作者组织科研仪器设备采购时间的灵活度加大了。”当被问及政策落地带来哪些变化时,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副所长周玉梅脱口而出。

    调查人员了解到,继中央高校及科研院所下放科研设备采购自主权后,安徽、福建、广西、重庆等地也陆续出台相应政策,简化科研仪器设备采购流程,下放科研采购自主权。

    不过在全国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胡刚看来,顶层设计虽好,但在落地过程中却不尽如人意。“《关于完善中央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和中央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 后一句话是‘各地区可参照本通知精神,结合实际,完善相关管理规定’,因为不是强制规定,所以很多省市至今也没有结合文件精神出台相应的政策。”胡刚告诉记者,省属高校同样承担了很多科研项目,科研经费也亟待“松绑”。

  “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大家总有一种误区,觉得科研经费的自主权一旦下放,科研人员就会乱花钱。”周玉梅委员认为,公众需要转变一下观念。“法人机构运行有其规章制度。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今时多种往日,已经很完善了。 也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科研机构也加强了内部管理,包括 审计的加强——重大项目实施后每个项目都有财务审计。”

    “一放就乱的情况很难再发生,现在各个单位都在加强内控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希望能和 相关制度衔接,真正把 担心的事情给解决了。”不过,在全国政协委员、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长刘永看来,任何事情都并不是 的。“科研经费管理也不是放的越宽越好。经容易被念歪,放太宽会也造成混乱。不过作为一个管理者我并不过分担心,因为目前追责机制已经建立起来。因此,对于科研经费‘松绑’,我充满了信心。”

    近年来,诸如《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内控体系建设》、《推进内控机制建设 扎紧廉政风险制度“笼子”》等报道几乎天天见诸 媒体。调查人员注意到,2016年,“973计划”“863计划”等名词成为过去式,取而代之的是“ 重点研发计划”。据了解, 重点研发计划一改过去由部委管理具体项目的做法,转而委托7家专业机构负责从受理评审到验收的全流程管理。

    经过多年的内控建设,加之不断完善的国资及财务管理,科研经费管理使用过程中的“运动员”和“裁判员”真的已经分开?对此,一些委员还是持谨慎态度。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学院院长高抒在3月6日的小组讨论会上,就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体制改革提三点建议:一是守住底线,不能将经费化公为私。二是应把审计的重点放在经费使用的合理性上,而不是简单地对照预算和决算。三是进行后评估工作,帮助科研人员把项目管理做好,包括预算的合理性。经费和项目管理的主导方应是科研人员,上级只起检查、监督和指导作用,否则就会“一收就死,一放就乱”。
  
    扶上马,送一程

    在科研经费中,科研仪器的采购支出占到了相当大的比重。事实上,我国科研仪器市场 以来为进口仪器占据。“2014年,我国国产仪器与进口仪器之间的贸易逆差高达177亿美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美国仪器仪表行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4%,拉动相关经济产值却达66%。”这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所长徐涛在小组会上列举出的一组数字。在徐涛委员看来,在国内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政府采购理应成为像西方发达 一样,拉动我国科研仪器装备产业发展的“第四驾马车”,“将国产设备扶上马送一程”。

    对当前国产科研仪器装备产业发展不够,进口科研仪器占比大的现状,徐涛委员提出四点具体建议:一是出台相关政策,细化国产科研仪器装备优先采购操作办法;二是发挥政府采购导向性作用,扩大国产科研仪器装备的采购规模;三是重视科研仪器装备研发在创新链和应用链上的布局,扶持一批国产科研仪器装备企业创新发展;四是建立对自主创新仪器装备的科学定价机制,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科研投入。

    和徐涛委员同样关注国产科研仪器设备发展困境的还有全国政协委员、 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朋德。他接受调查人员采访时表示,在政府采购活动里面,有要求支持国产自主创新产品。但在现实中,有些部门经费比较充足,宁愿买进口国外品牌,对中国品牌不够关注不够重视。李朋德表示,应该要更相信中国品牌,培植自己的品牌,多支持中国品牌,“中国也是有好多很好的品牌,只有支持才能越做越好。”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