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发比欧美发达 大约晚20年,在修复技术、装备及规模化应用上,还存在较大差距,制约了国内土壤修复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湖南永清环保集团董事长刘正军表示。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修复技术与设备从国外引进,购置价格昂贵,设备维护成本高,不能体现技术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国内企业通常采用引进—吸收—消化—创新的模式来发展土壤修复技术,但是由于国内的土壤类型、条件、污染程度及特性与国外有较大差异,往往导致引进的国外 修复技术设备出现“水土不服”现象。这就需要国内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我国污染土壤特点的实用性、经济性修复技术与装备,以推动土壤修复技术的市场化和产业化进程。
刘正军建议,政府应在政策层面加大引导与支持力度,建设土壤修复产学研一体化平台,鼓励大型修复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 形式的合作,创建 及省部级的修复工程技术,为国产化土壤修复装备创造示范应用条件。
政府还应在政策扶持、税收优惠等方面,帮助国内有潜力的土壤修复企业扩大规模、强化实力,鼓励、支持企业自主开展 重大技术研发计划(课题)的申报及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加大重大集成技术设备的研发投入,加快实现技术的工程转化;鼓励土壤修复企业进入设备制造细分领域,培育具有核心技术能力和规模化产能的 制造厂商。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