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时间表,全国统一碳市场有望于今年7月正式启动。备受关注的全国碳排放权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也已获批。
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配额是核心。配额就是一种票证,企业要生产、要排放温室气体,未来必须获得碳排放配额。
放眼CDM减排体系和中国自愿减排登记系统,目前方法学有200种之多,涉及工业节能减排、能源替代、农林碳汇、民用节能、城市公交等,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目前由于可抵消的减排量太少,因此需要发放配额这样的票证进行约束使用减排量抵消。
但是当下全球在配额管理上失去了自己的方向:制度设计者陷入到资本思维中,以利益为目的,甚至把减排量当成多余的产品,让更多的企业打着减排的幌子来获取高额回报,实际上助长了碳排放,违背了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初衷。
反思问题的结症所在,还是在配额管理上出现了问题。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从裁判者变成了参与者,从而出现了碳市场的混乱。
从配额和实物的关系上,配额本身只能是一种凭证,通过它才能购买一定量的减排量来抵消。当前由于减排量太少,初期确定抵消的比例低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随着减排量供给的充足,应该不断提高抵消的比例。毕竟配额本身大多是免费发放的,它的价值应该在体现碳交易市场体系里,由供需关系决定,而并非政府定价。
今天,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全新的命题已经出现在所有人的面前,中国还作为全球治理战略的积极推动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是否有能力担当起这样的角色,不仅仅考验执政者的智慧,更考验相关机构的执行能力。
首先,要率先打破绿色低碳影响企业发展的陈旧思维。社会层面仍然普遍认为,绿色低碳增加了企业的负担,这是因为我们的市场机制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无利可图,而 碳减排量在花费了高额投入后,由于制度的障碍,不能快速变现或者变现能力极差,不能产生合理的收益,导致了社会节能减排的动力来源消失。
其次,当前国际探索的模式,在实现阶段发展目标上,确实让欧美等发达 取得了环境和经济共赢的局面,但是也直接制约了其快速发展的步伐。我们只需要梳理一下绿色发展的思路,在坚持绿色低碳的前提下,找到快速增长的方式,就能取得双赢。
第三,顶层设计者需要在实现社会稳定和绿色发展转型之间权衡。配额和减排量,在碳市场发展初期,从当前看,都非常重要,不能厚此薄彼。这两种产品属性多种,驱动力多种。当前我们所有的设定,都是基于减排量与控排企业的抵消机制上产生的。CCER,中国核证减排量,作为绿色低碳终端产品,如果从减排量的属性看,它毕竟更有价值。它是实体经济的产物,同时它肩负cod了推动社会绿色发展和转型的使命,从 看,减排量 可以成为独立的市场。
此外,配额交易一定有它的寿命周期,如果没有寿命周期,就说明配额管理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配额和减排量的抵消机制应该随着减排量供给的充足增大抵消比例。使得整个社会发展在绿色增长中完成从人的理念到实体经济的完整转型,当社会企业 以产生减排量为主要目的,表明社会转型基本成功,减排量得到极大丰富的时候,恰恰是配额需要退出市场,这才参照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
来源:中国环境报